高玄彧(1960年,内蒙古),教授,管理系教师。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理事。2006年成都理工大学博士。从事旅游项目策划、人文地理学和地貌学研究。著作:《地貌环境研究》(独著),《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合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回顾与展望》(合著)。论文:“高原地貌上的草原生态环境之利用——以内蒙古东部草原为例”(科学研究月刊),“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地理科学),“试论经济级及其划分”(人文地理),“开发‘太旧’经济廊带与山西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岷江中游河流下蚀率研究”(水土保持通报),“现代地理教育处女角——模糊思维角的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地貌基本形态主客分类法”(山地学报),“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柔性探索”(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地貌类型混合法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貌成因中力的耦合律”(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岷江上游和中游几个河段的下蚀率对比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收录),“草原环境的利用与整治对策——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全国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收录),“用碳氧同位素对沱沱河盆地地貌古近纪及新近纪早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原环境的利用与治理”(青年地理学家),“地理教学中的心脉法则”(教学与管理),“山西省黄土风情旅游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少年儿童旅游教育研究”(新课程学习),共30多篇。主持“山西省黄土风情旅游研究”(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少年儿童旅游教育研究”(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项目;参与“四川甘孜洲道浮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四川省旅游局),“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国土资源部),“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山西省社科基金),“青藏高原温泉盆地国土资源调查”(国土资源部), “打造山西文化旅游强省的对策研究” (山西省软科学), “山西省煤层自燃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山西省霍州市陶唐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科研获奖:“试论经济级及其划分”获山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获山西省地理学会2011年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东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自然地理环境”获中国改革发展系列丛书编委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获山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前三名)。